全省秋收工作有序推进 粮食丰收在望
今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以良种、良法、良机、良田“四良”融合为重点,扎实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,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32.19万公顷,超额完成年度计划,油料和蔬菜等作物面积保持稳定增长。截至9月26日,全省已收获农作物超过
今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以良种、良法、良机、良田“四良”融合为重点,扎实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,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32.19万公顷,超额完成年度计划,油料和蔬菜等作物面积保持稳定增长。截至9月26日,全省已收获农作物超过
几乎每天都有秋雨在淅淅沥沥的下,偶尔天晴一下,一天更多的时间都是阴沉着天。
今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以良种、良法、良机、良田“四良”融合为重点,扎实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,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32.19万公顷,超额完成年度计划,油料和蔬菜等作物面积保持稳定增长。截至9月26日,全省已收获农作物超过
朋友们,咱种地的人都知道,老天爷有本时间账,就藏在24个节气里。啥时候播种,啥时候管理,啥时候收获,这里面大有学问。今天咱们就唠唠,怎么踩着节气的点儿,把庄稼安排得明明白白!
【农业农村部:全力确保秋粮应收尽收、颗粒归仓 确保冬小麦种足种满、种在适播期】财联社10月5日电,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、部长韩俊主持召开视频调度会,调度分析近期连阴雨天气对黄淮地区秋收影响,部署做好秋粮抢收抢烘及秋冬种工作。会议指出,黄淮海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
十一和中秋假期都过一半啦,再没几天就到10月8号寒露喽!这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凉飕飕的,老话说“过了寒露,那可就真进深秋咯”。“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”——这时候啊,北方刚收完玉米,冬小麦马上要下地播种;南方的晚稻呢,还在田里灌浆呢。这天儿到底是晴是雨,对收成
当城市里张灯结彩,大街小巷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,人们沉浸在国庆假期的休闲与热闹之中时,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,正上演着一场与土地紧密相连的盛大剧目——国庆时节的播种与丰收,那是独属于乡村的生命律动,是土地与农民之间千年不变的深情对话。
9月以来,四川盆地、西北地区东部、黄淮南部等地降水量和雨日数异常偏多,多雨寡照天气导致陕豫鲁皖冀等地秋收进程较上年同期偏慢。预计未来10天,西北地区东部、华北、黄淮等地仍多降雨天气,降雨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,土壤过湿状况将持续,农田渍涝风险较高,影响秋粮作物机
寒露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的重要节点。今年(2025年)的寒露节气落在10月8日,而民间素有"不怕寒露迟,就怕寒露早"的农谚,这句话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气候智慧?今年的寒露究竟是早是迟?又将预示着怎样的天气走势?
在我们当地,有一句农谚“不怕八月十七雨,就怕八月十七晴”,八月十七是啥日子?有何说法呢?从这句农谚来看,八月也就是秋收秋种秋播的一个阶段,这个时候是降雨还是晴天,确实会对后续的农作物产生一个重大阿德影响,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呢?
今天是国庆节的第一天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进你的窗台,或许你正悠闲地品着早茶,或许你正在旅途中小憩,或许你刚加完班回到家中——
城里的人,打着伞,骂一句鬼天气,脚步匆匆。可是在乡下,在那些靠天吃饭的土地上,无数双眼睛看着同样的天空,心里却只有一个字,完了。
在我们的文化密码里,数字“八”无疑是一颗闪耀的明星。它仿佛自带光环,与“发”字紧密相连,编织出“财源滚滚”、“一路大发”等无数美好的愿景。从开业庆典的良辰吉日,到新婚燕尔的喜帖请柬,再到车牌门牌的精心挑选,人们对“八”的偏爱,几乎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信仰。它
比如有些农户每亩播种100斤种子来提高产量,从专业农技角度来看,冬小麦一亩地播种100斤属于严重超量,不仅无法带来高产,还会导致减产。
乌克兰部周二透露,截至9月30日,乌克兰农民已播种250万公顷冬季作物,这些作物将于2026年收成,其中包含140万公顷冬小麦。 该部本月早些时候称,乌克兰农民计划把2026年冬季谷物的播种面积扩大到543万公顷,高于2025年的524万公顷。部还指出,冬小麦
9月30日,乌克兰相关部门透露,截至当日,乌克兰农民已播种250万公顷冬季作物,这些作物将于2026年收成,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达140万公顷。 该部门本月早些时候表明,乌克兰农民计划将2026年冬季谷物播种面积扩至543万公顷,高于2025年的524万公顷。
乌克兰相关部门周二透露,截至当日,乌克兰农民已播种250万公顷冬季作物,2026年收成,其中冬小麦140万公顷。 该部门本月早些时候称,农民计划将2026年冬季谷物播种面积扩至543万公顷,高于2025年的524万公顷。 此外,部门指出,冬小麦播种面积或从20
“八月初八看天象,秋涝秋旱早知道”,这句老话在民间流传已久。八月初八,作为农历八月的一个重要节点,不仅承载着吉祥寓意,更是古人观察天气、预测秋季雨水情况的关键一天。那么,今年的秋天雨水多不多?会不会出现秋涝或秋旱?咱们一起来看看农谚怎么说。
伴随着秋分节气的推进,河南大地气温逐渐降低,农作物进入最后生长与成熟的关键阶段。从农谚到农事,从科学到民俗,这一天的天气不仅影响着秋收,更被寄予对未来一年的希冀。
截至2025年9月26日当周,全球小麦市场价格大多下跌,因为主要出口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小麦产量前景上调。不过美国小麦出口销售表现良好,部分限制了小麦价格的跌幅。